2024年7月,williamhill威廉希尔官网“史话齐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学子宣讲队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临沂市沂南县朱家林田园综合体,深入田间地头切身体验朴素的自然风光和乡村人民热火朝天的劳动生活,感受朱家林村从穷山沟到田园综合体的华丽蝶变,并从中汲取、传播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典范经验。学院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2023级辅导员董欣任团队指导老师。
走进朱家林:寻觅乡村振兴的实践典范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一曲《沂蒙山小调》唱响了大江南北。清晨的小雨消去了溽暑的酷热,不算太宽的柏油路沿着起伏的山坡蜿蜒伸向远方,两侧沟壑齐整,一望无际的农作物井然有序、蓄势生长。小雨后,近处的农田草地郁郁葱葱惹人喜爱,而远方的山峦烟波浩渺,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画。
图为朱家林风光 赵倩琳 摄
朱家林,坐落于沂蒙老区的沂南县岸堤镇西北部山坳中。过去整个村子荒远偏僻、落后闭塞,年轻人走出大山后不再回来,村里一半房屋久无人居,是一个只有留守老人、妇女和孩子的穷山沟、空心村。田园将芜,人归何处?如何让乡村焕发原有的魅力?自2016年起,80后园林设计师宋娜带领自己年轻的创业团队回到了朱家林,一场以乡村振兴为目的的实践在此展开。从此,朱家林开始了从穷山沟到田园综合体的华丽蝶变,成为了山沟里的“乌托邦”。
图为朱家林帐篷营地 赵倩琳 摄
走进朱家林,本草园内现代化农业棚整齐有序,培育有机植物药食同源;八卦田种植方式科学新颖,具有极高观赏性;丰富鸡、鸭、鱼、鹅、猪圈养方法,提高创收的同时也增强了游客的乡村参与感;七星灶露营餐饮别具一格,与四周自然美景浑然一体;在柿子红理想村,有些年岁的石头房子显得古朴肃静,原有的茅草屋与几栋充满艺术气息的精致民宿、茶馆、咖啡屋相得益彰。“没想到撂弃多年的手艺还有用武之地,现在我这个院子都成了样板。”朱家林村的老石匠切身参与村里的民宿改造,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着生活了一辈子的美丽家园。
图为实践团参观现代化农业棚 赵倩琳 摄
在这里,学子们看到一批年轻的“创客”聚集起来。他们怀揣振兴乡土的情怀和理想,在政府搭建的创业平台上,通过挥洒自己的创意和才华,完整保留山区乡村的原始风貌,艺术化改造衰败破落的老村子,留住特有乡土味、人情味、民俗味,带动朱家林各项产业活力迸发。如今的朱家林焕发生机,努力实现自然永续、建设永续、人文永续、经济永续,已然成为沂蒙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和田园综合体的“齐鲁样板”。
回顾朱家林:思考乡村振兴的可行之路
作为全国首批、山东省首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在乡村振兴事业的实现路径以及经验反思等层面上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这具体体现在其特色产业的打造、传统产业的创新升级以及其多元化的产业内容,从而带动区域内产业振兴与农民生活改善。透过朱家林田园综合体的表象,学子们对于朱家林田园综合体的乡村振兴实践经验与模式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乡村振兴离不开党建引领,党的领导是实现乡村振兴事业的根本政治保证。“党员群众齐心干,乡村振兴早实现”“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这样的标语在前往朱家林田园综合体的路上十分常见。实际上,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兴产业发展的举措之一早在2017年就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并且经历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实践检验。朱家林田园综合体的建成与发展,离不开沂南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与帮助。沂南县在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建立之初,就以较高的标准编制了《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建设总体规划》。为了优化当地的治理效能,提升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当地成立了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党委,组建了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推行网格化的治理机制。各级党团群众组织群策群力,创新社会治理,为田园综合体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乡村想要振兴,产业就必须要率先振兴,在农村发展中,最基础的产业仍然是农业。而在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中,农民的创收渠道有限,单一的种植结构与有限的种植规模也局限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一点上,朱家林田园综合体中展开了极富创新性的实践,打破了单一循环。“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理念在朱家林田园综合体中得到了生动展现,一二三产业的交织融合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发展。在学子们造访的天河养生谷,中草药的种植十分普遍,打破了传统的种植界限,在保证中药材产量供应的同时改善了园区景观,使得园区拥有了更高的观赏价值。园区内部自行开展瓜果、家禽等的种植与养殖,并将其作为民宿餐饮服务的供应,完成了农产品的种植、加工以及销售的全环节构建,从而提升了农产品价值,提高了创收的稳定性。也正是凭借这样的生产经营模式,朱家林田园综合体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带动了当地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图为实践团与当地农民交流 赵倩琳 摄
充分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实现特色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正是在生产经营中注重“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构建,朱家林田园综合体才成功地为游客提供了清新美丽的自然景观与富有创意的人文风貌。在邵博士自然农场中,学子们领略到了“农业+景观+民宿+旅游”的创意搭配。农田种植不仅仅代表着农产品的产出,同样代表着这个区域自然景观的构建,也正是这样田园氛围的营造,使得民宿、旅游以及餐饮等产业得以依托发展。在柿子红理想村,学子们不仅看到了特色的旅游体验项目、农村景观展示,同样有着各种社会实践团体来到这里开展活动。这就是朱家林田园综合体旅游内容的高度多元化带来的实际效益,吸引着不同游览目的的旅客齐聚一堂,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全新突破。
通过打造乡村文化,构建乡愁氛围,提升乡村文旅产业的吸引力与独特性。在朱家林田园综合体中,最惹人注意的景象之一,莫过于其原生的乡村布局。质朴自然的乡村景象引起了所有到访者内心深处敏感的乡愁,在情感上构建共鸣。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在建设之初,就遵循着“不搬走一人一户,不破坏一草一木”的理念。这样的理念不仅仅为乡村振兴事业带来巨大效益,对乡村振兴事业的持续健康推进更具有极大的助力。通过乡村原貌的保存,最大限度减少了基础设施建设对村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延续传统的生活方式,减少事业推进过程中的阻力,这应是当今推进乡村振兴事业的重要经验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改革发展中必须要面对的重大问题。乡村振兴的道路没有既定的模式,要尤其结合区域相关特色进行重点打造,形成“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通过此次在朱家林田园综合体的调研学习,学子们对于乡村振兴事业面对的具体问题、实际情况以及实现策略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为老区人民凭借自身努力和党的好政策逐步实现乡村振兴而欣喜的同时,也进一步在思想上完成了升华。学子们将更加乐于把自己的实践和奋斗与乡村振兴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踏上新征程的今天,为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乡村生态美丽等目标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图为合影留念 赵倩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