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作璋先生生于1927年,山东曹县人,中共党员,williamhill威廉希尔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历史学家。1951年齐鲁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毕业。曾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历史学会副会长等职务。从事中国古代史、秦汉史、山东地方史、齐鲁文化史、历史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代表性著作有《秦汉官制史稿》、《刘邦评传》、《山东通史》等。中共“十三大”代表,山东省首批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首届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安作璋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从事秦汉史研究并取得卓越成就的著名史学家,是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创始人之一。60多年来,他以丰富的著述、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大家的风范,赢得了学林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成为中国秦汉史研究领域的扛鼎人物。其论著曾受到史学大师郭沫若先生的赞赏,被日本学者誉为“秦汉史之大家”。安老一生孜孜不倦、笔耕不辍,为史学研究努力,也在教育事业中积极奉献、培养出大量人才。 “我的一生非常简单,可用六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读书、教书、写书。”在90岁接受采访时,安作璋先生如是说。
安作璋先生是山师历史人的精神支柱,历史学院诸多老师为先生的慈爱感动,被先生的精神鼓舞,纷纷心怀崇敬与哀思对先生的猝然长逝表示悲悼。
院长毛锐悼念安老并呼吁:“让我们以安先生为楷模,活到老,学到老!”
社工系主任邢佳佳深切缅怀先师:“敬爱的安老师,犹记得40年前课堂上您的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不曾忘您对我的鼓励和教诲。您是我的师长,更是学习的榜样,我们唯有循着您的足迹前行,方能告慰您在天之灵,希望来世还做您的学生。”
教授邵文臣回忆与先生往昔说道:“先生一生,读书教书写书,感人化人育人。作为安先生的学生,有两件事铭记深刻:
一是读本科时聆听过先生开设的秦汉史选修课。先生学问精深,讲课深入浅出;学生听后受益终生,笔记留存至今。
二是2007年先生对文物陈列室布展大纲的精心修改指导。布展大纲初成后,学生请先生审阅;先生在第二天就要外出开会的情况下,仍然在当天晚上仔细审阅了全稿并在首页留下了多条修改意见,令学生深为感动和敬佩。
先生安息!”
教授王林表示:“安作璋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史学家,他留下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后人继承和弘扬。先生成名虽早,但在学术道路上永不停歇,直到晚年仍笔耕不辍,勤于著述,此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先生治史坚持论从史出,文不虚发,所留下的煌煌大作均有永久的价值,此种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先生一生治学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现实,晚年更致力于山东地方史、齐鲁文化史和传统文化的研究,此种经世致用的治学取向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先生虽去,业绩长存!精神不灭!”
副教授赵树国哀悼:“自2002年教师节第一次见安先生,到2019年2月23日下午送别,十七年的师生缘分。我虽未挂名安氏一门,然先生对我的关爱,并不逊于对他的入室弟子。半年的授业、十多年的交往,先生对我影响甚大。先生做人、做事堪称楷模,先生律己甚严却待人宽和,与其交往,如沐春风。先生学问赅博、治学严谨,是秦汉史学界的“扛鼎人物”,为秦汉史、山东地方史以及山师历史学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先生有着坚强的意志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他视学术为生命,著作等身、却从不懈怠,至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值得每一个年轻人学习。先生走了,二宿舍33号楼那间充满阳光的小屋里再也不会传出先生的声音,哀痛!
惟愿先生一路走好!”
博士秦铁柱谈起安先生:“先生的言传身教,以及严格的专业训练,使我学到了许多做人、做学问的道理。先生的‘读书’、‘写书’、‘教书’职业精神成为我不断努力的精神动力。”
博士董文强缅怀安先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安作璋先生在秦汉史研究领域,耕耘数十年,脚踏实地,不追求时髦,是老辈学者的典范,是我们做学生的榜样。在教学上,安老师勤勤恳恳,耄耋之年坚持带学生,讲授课程,精神令人倾佩。先生,可谓是德艺双馨的好学者,好老师!士人有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先生,业已都有实现,可谓不朽矣!”
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魏宁以“安先生春日寄语”悼念:“又是春日,先生长逝,再不见晨练身影,但寄语永存。
——要放得下,关键还要拿得起;
——锻炼体魄,既锻炼身体,还要锻炼魄力和毅力;
——要讲德才。
八年前晨练中安老先生的背影是那样清晰,他的拐杖和脚步是那样坚定。我感受到的不只有深深地尊敬和震撼,当然还有慈爱和激励……”
安作璋先生一生奉献于史学研究和教书育人,“刻苦钻研、认真严谨、待人慈爱”等精神为众多师生感动。历史学院教师必将铭记先生言行,继承先生精神,努力在研究与教育方面作出贡献。“良史春秋笔,名师齐鲁风”,安作璋先生千古!
供稿审核人:郭慧颖
编辑:王 一
终审:颜春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