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晚,由williamhill威廉希尔官网和社会科学处联合举办的第777期社科大讲坛在长清湖校区崇德楼116教室开讲。本次社科大讲坛特别邀请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台湾明代研究学会理事长、台湾《明代研究》主编衣若蘭教授担任主讲人,做题为“明清墓志铭与性别史思考”的学术报告。报告由williamhill威廉希尔官网硕士生导师、副教授赵树国主持,williamhill威廉希尔官网青年教师孙文栋、董文强、李娟、张婷婷与学院百余名学生参加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衣若蘭简单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她指出史料是一切研究的基础,从而引出墓志铭作为一种重要史料来源的独特意义及其研究明清墓志铭义例这一议题的缘起。同时,她指出此次讲座的目的不在于分析墓志铭的内容,而是探讨撰写之义例,试图从墓志铭体例探究明清史学书写的性别概念。衣若蘭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指出墓志铭文类作为女性行为事迹记录的载体之一,它有别于正统史传,并与同学互动,将两者从写作目的、作者、读者等方面进行对比。其中,衣若蘭重点分析明中叶墓志铭发生的变化,指出“不能简单的将墓志铭看做是墓主生平的记录”的观点,并特别强调妇女在此观点中的特殊地位。接下来她具体讲述清朝人对明代夫妇合葬墓的看法,指出清朝人认为明代墓志铭中为女性立传不合古法,即使传记中有对女性的描述,亦是写作暧昧,严格遵守“妇行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则。紧接着,衣若蘭提及到明中叶后,夫妇合葬墓志铭发生新变化,出现许多“暨配某氏”题名;而明清时社会风气亦差别极大,她指出明中叶以后明朝人不介意夫妇情感的流露、互动,真情吐露逐渐成为主流。而清代时则不重视夫妇之情,比较重视贤母形象。她进一步以顾炎武母亲为例,描绘古时期妇女形象,剖析古代妇女的身份地位。衣若蘭以此为基础总结出由于清代著重文章义例与性别规范的限制条件,反而造成一种情感表达的“退缩”。最后,衣若蘭谈及明清两代墓志铭对照的意义。她指出中国史学具有长期稳定性的记叙目的、体例,但中国史学发展并非一成不变。
讲座的提问环节,衣若蘭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她强调没有完全可信的史料,但所有的史料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墓志铭中有些内容是不易造假、基本可信的。她呼吁同学们进行史料研究要善于转化思考问题角度,而非完全拘泥于史料真假。讲座点评环节,赵文亮高度赞扬了衣若蘭坚实的理论基础、严谨的治学态度,并分享自己在墓志铭研究方面的心得体会,借此他鼓励同学们认真研究,发现、解决问题,要具备扎实的史料功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水平。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此次讲座的举办,有利于同学们更好的认识明清时期的历史文化发展,有效帮助同学们加深对墓志铭以及性别史的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了同学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历史研究的方式方法。同时,此次讲座的开展有效促进了学院的人才培养,为学院的学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编辑:王一